热血长存照征程
暮色里的未名湖泛起涟漪,一叶扁舟载着年轻的剪影划过水面。船头的青年握着书卷,书页间漏出的微光与湖面星光相撞,溅起满船清辉。这光,是百年未改的赤诚。抚过书架上里泛黄的《五四宣言》,墨痕间依稀可见李大钊笔下"青春之宇宙"的磅礴气韵。当年北大学子们举着"誓死力争"的横幅穿越长安街,何尝不是用脚步丈量着理想的经纬?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百年时强调:"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,坚定理想信念"
我常想,若把历史比作长夜,那群在1919年的街巷里高举火把的青年,原是最早拨云见月的人。他们手中跃动的星火,不是照亮某个具体的人与物,而是点燃了整个民族对黎明的渴望。时光如梭,未名湖的星光愈发璀璨。船上的青年已走到湖心,忽然转身向岸边挥手。那一瞬间,我恍然看见百年前的火把与今天的星光在时空里相接——原来我们握着的,从来都是同一簇照亮人间的星火。
五四的星火从未熄灭,它化作千万个微光,落在每个为理想跋涉的脚印里。那些在乡村支教的姑娘,用粉笔写下"振兴"二字时,笔尖的力道与百年前的青年别无二致;那些在办公室彻夜赶工赶点的青年,屏幕的蓝光里跃动着同样的执着。习近平总书记说:"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。"这信念不是虚无的口号,而是扎根在每寸土地上的坚持。
五月的风裹着木棉的絮语掠过窗棂,新茶在玻璃杯中舒展成翠色的旗语。我望着楼下步履匆匆的年轻身影,恍惚间听见百年前北平街头迸发的惊雷——那是1919年的春风,裹挟着《新青年》油墨未干的呐喊,在赵家楼的烈焰里淬炼出民族觉醒的锋芒。
习近平总书记说:"青年强,则国家强",此刻春风又起,带着玉兰花的芬芳掠过五四纪念碑的浮雕,那些昂扬的面庞与今日奋斗者的身影在时光长河里重叠。或许这就是传承的真谛:当年他们在街头高擎的火把,已化作我们胸中不熄的星辰,既照亮来路,更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。(曹宇东 文)